查看原文
其他

一张数字头像卖出1180万美元,NFT绝不是一场泡沫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条艺术 Author 点击关注

文章已获“一条艺术”(ID:yitiaoart)授权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不久前刚揭晓的

ArtReview 2021年度“Power 100”权力榜单中,

作为NFT(非同质化代币)协议标准的ERC-721

登上了今年的榜单之首,

成为首个入围榜单的“非人类实体”。

而在今年3月的佳士得拍卖中,

本名为Mike Winkelmann的Beeple

凭借拍出了6900万美元天价的NFT作品

《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

惊动了整个当代艺术圈,

并掀起了NFT艺术创作、收藏和展示的热潮。

DRIFT, Block Universe, 2021

多媒体增强现实, 聚酯块、LED、聚砜、铝条、木、NFT

© DRIFT, courtesy Pace Gallery

在刚刚结束的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上,

除了众多NFT作品的亮相

以及不少新鲜NFT藏家面孔的加入,

主办方巴塞尔艺术展

也和区块链网络平台Tezos合作,推出了名为

“人类+机器:NFT与不断演变的艺术世界”的

互动式NFT展览。


Olive Allen, AR Time, 2020/2021

2021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NFTism Metavers”展览现场

图片致谢:Kenny Schachter, Journee – The Metaverse Company™

Zaha Hadid Architects and Galerie Nagel Draxler, Berlin/Cologne/Munich

去中心化、完全公开透明、唯一性、

Web 3.0、元宇宙等一些

伴随着NFT的显著标签和概念,

和令人乍舌的交易价格一样,

刺激着当代艺术圈的神经。

随着NFT在艺术圈的风靡,

我们分别与

Nagel Draxler画廊联合创始人 Saskia Draxler、

艺术家张洹、BCA科技艺术创始人孙博涵

以及飞狮艺术工作室的艺术家王马克

聊了聊他们眼中目前NFT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并从不同的视角

分享他们在NFT艺术领域的实践和经验。


编辑   tdd


对于NFT(Non-Fungible Token)的定义,最为基本的解释是一种区块链数字账本上的数据单位,是一种非同质化代币。每个代币可以代表一份独特的数字资料,作为虚拟商品所有权的电子认证或证书。
因此,一幅画、一段声音、一个视频或任何形式的创意作品都可以成为一件NFT作品,并通过加密货币进行购买和转售。

Beeple网站首页的《Everydays》项目

以本图获取之日为止,他连续坚持5335天

每天创作一幅数字图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图像档案馆

图片来源:Beeple
NFT艺术家及平面设计师Elena Fitzsimons在《NFT艺术:什么是NFT艺术,它是如何运转的以及NFT对创意行业意味着什么》一文中,作了这样形象的解释:
如果以现实世界的钱来做比喻,一张100美元的纸币可以被分为5张20美元的纸币,100美元的价值没有产生变化,那么这张100美元纸币就是一个同质化货币。
如果一张100美元的纸币上有了艺术家Banksy的签名,那它就是独一无二的一件产品,进而这张纸币的价格就很难去决定,也不能被简单地化开为5张20美元纸币。
这就意味着这张带有签名的纸币是一个非同质化代币,它的价值则和任何投资项目一样,会随着不同行情增加或减少。

CryptoPunk 头像(部分)

图片来源: Larva Labs 官网
早在Beeple一鸣惊人的拍卖成绩之前,美国Larva Labs在2017年发行NFT项目CryptoPunk就已经在区块链世界里搅动起了热潮。
这个项目是在以太坊区块链上交易的数字卡通人物头像,共有10000个由算法自动生成的8位元风格小脑袋,每个头像风格一致却都不尽相同。很快,它在币圈中掀起了收藏热。
根据Larva Labs官网目前的统计,最便宜的一颗头像目前售价为72.95以太币,约为31.45万美元。而在今年6月苏富比伦敦的拍卖中,一颗名为“Alien”的头像最终以1180万美元成交。

Lucas Samaras, 《XYZ 0868》

(Chinoiserie)2012/2021 NFT

© Lucas Samaras, courtesy Pace Gallery
传统艺术行业中,画廊业巨头之一佩斯画廊正在积极地向NFT艺术进军。
今年11月,他们发布了全新的NFT平台 Pace Verso,并先后推出了Lucas Samaras、Glenn Kaino和DRIFT(Lonneke Gordijn和Ralph Nauta)与Don Diablo合作的NFT项目。

Glenn Kaino, 《隐形人(庆典)》

(Invisible Man <Ceremony>), 2021

© 2021 Glenn Kaino Studio, courtesy Pace Gallery
在这个与NFT区块链网络Palm Network共同合作推出的平台上,首发的三组艺术家作品都以不同的形式与NFT做了结合。
而Palm Network则在技术层面为艺术家的创作降低或扫除障碍,如处理“矿工费”(gas fee, 即创作者要在区块链网络上发起交易时,需要支付的一笔给挖矿人的运算费用)等问题。
作为摄影和数字艺术领域领军人物之一的Lucas Samaras,他的《0868》系列延续了他在图像制造方面长时间的研究和实验,带有电子光谱感的色块形成了迷幻的视觉效果。
而这一系列的NFT作品则由实体的带框版画和一个带有网站链接的QR码组成,成功购买到这件作品的买家可以扫码进入这件NFT图像的专属网页,并附有一组Samaras的意识流写作文本。

 画廊的角色在NFT世界中变得更强大 
NFT受到艺术家或是来自更广泛的创意工作者的热捧原因之一,便是因为它的出现似乎“动摇”了传统艺术行业中强大的拍卖行和画廊的地位。
理想状态下,任何人都可以在一个区块链平台上生成自己的作品,进行拍卖,并从之后每一次的转售中获得一笔费用。
因此,平日里籍籍无名的一个创作者将自己作品放上NFT平台后,一周内突然有了几十万美元收入的故事也已经不再是传奇。

Kenny Schachter策划的展览

“页面路径:NFT时代中的艺术”

于今年5月12日到8月21日

在Nagel Draxler画廊位于科隆的空间内展出

图片致谢:Galerie Nagel Draxler
但在德国重要的先锋艺术推动者 Nagel Draxler画廊的联合人创始人Saskia Draxler看来,被“绕开”的画廊在NFT艺术领域中并没有被削弱。
作为一家有着30年历史的画廊,Nagel Draxler最近也频频在NFT领域中施展拳脚。
他们先是与美国著名艺评人、数字艺术家 Kenny Schachter 合作,在画廊位于科隆的空间里策划了“页面路径:NFT时代中的艺术”(BREADCRUMBS: ART IN THE AGE OF NFTISM),在科隆艺博会和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博会上也呈现了不少NFT艺术作品。而近日他们宣布将于明年在柏林开设一个专门致力于展示NFT艺术的空间。

 Kenny Schachter策划的

“页面路径:NFT时代中的艺术”展览现场

左边立柱上作品:

Eva Beresin, 《别烦我》(Leave me alone), 2021 

墙上作品:

Kevin Abosch

《从未发生过的在弗吉尼亚阿灵顿的对话》

(Conversations in Arlington Virginia that never happened), 2021

(Negotiating the sale of weapons and receiving discreet kickbacks in cryptocurrency), 2021

图片致谢:Galerie Nagel Draxler

摄影:Simon Vogel

“NFT除了它的实际功能(技术)方面,作为一次技术革新它都具有文化、审美和社会层面的意义。而这些意义,也是艺术家创作新的作品所需要的灵感和语境。”Saskia Draxl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一年多前,她和另一位创始人Christian Nagel注意到了NFT领域的风潮,但起初对这一形式的艺术仍然抱有迟疑的态度。但在做了充分的研究后,这股技术浪潮中所蕴含的能量引发了她们的兴趣,并通过和策展人与艺术家的合作边实践边学习。

“页面路径:NFT时代中的艺术”展览现场

 从左至右:

Anna Ridler

《马赛克病毒》(Mosaic Virus) 2019

《价值的商店》(Store of Value), 2021 

Olive Allen,《已故或失效地址》

(Post-death or The Null Address), 2021

Kenny Schachter,《Hoarder》,2021 

图片致谢:Galerie Nagel Draxler

摄影:Simon Vogel

Saskia认为30年的画廊运作经验,让她们足够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和什么样的艺术家合作。她们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些突然想要去做NFT艺术,搭上这股顺风车的艺术家,而是像“页面路径”展览中的Anna Ridler、Sarah Friend以及Theo Triantafyllidis。
这些艺术家的创作语言本身就是根植于这个数字时代,从美学和文化角度进行探索思考,而且同时又具备了技术基础:
Anna Ridler的创作就涉及信息或数据收集,尤其是自主生成的数据集;Sarah除了艺术家身份外,也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区块链。

2021年, Nagel Draxler画廊科隆空间内展出的

“页面路径:NFT时代中的艺术”展览现场

策展人Kenny Schachter把展览空间

设计成了一个可行走其中的网站

每件作品被安装在不同层级的页面上

图片致谢:Galerie Nagel Draxler

摄影:Simon Vogel

对于NFT艺术在当今艺术世界中所处的位置,Saskia 用白南准在30、40多年前用电视机做的作品进行了类比。
在前互联网时代,当生活中没有谷歌、亚马逊或智能手机存在的时候,艺术世界依旧展示了他当时处于超前位置的数字艺术作品。那是一片开放的试验场,对于如何展示、如何定义都没有任何标准。
这也解释了对于NFT艺术而言,画廊为何依旧重要、实体空间展示为何依旧需要存在。

画廊在今年科隆艺博会上的展位

图片致谢:Galerie Nagel Draxler

摄影: Rita Pinkusevich
Saskia表示,NFT作品实则是区块链上的协议标准所相对应的一个数字图像,而这个数字图像也是可以被展示的。无论是在你手机的数字钱包里还是墙上的屏幕,它仍然与视觉呈现息息相关。
实体空间对于那些传统藏家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些比较勇敢又不带有偏见的人,他们如果对NFT有兴趣,也不会直接在网上购买或开设一个数字钱包。而那些NFT艺术家也十分愿意受邀参与实体展览和线下博览会。
例如在科隆艺博会上,画廊带去的Kenny Schachter的NFT《最后的士兵》(The Last Soldier),既用屏幕呈现了NFT的片段也有打印在布面的数字版画。最终,一位拥有很多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传统藏家买下了这组作品。

画廊在今年科隆艺博会(Art Cologne)上的展位

图片致谢:Galerie Nagel Draxler

摄影: Rita Pinkusevich

在谈及NFT对传统艺术行业带来的影响时,Saskia认为新的文化必然会带来新的道德准则,她们当然很尊重NFT社群的道德准则和文化,他们对画廊也是一样。

同时,她表示:“我不认为画廊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会转变,反而是更被需要了。因为人们会想要寻找方向和意义,这并不是艺术市场能给予的。”

Kenny Schachter的作品《Blow it Up》

以及画廊在2021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现场展位

“NFTism Metavers”展览现场

图片致谢:Kenny Schachter, Journee – The Metaverse Company™

Zaha Hadid Architects and Galerie Nagel Draxler

Berlin/Cologne/Munich

在她看来,NFT艺术的销售和交易中有个有趣的悖论在于:或许在某个时间点,我们看到是一种从“拥有”某种东西的文化向“交易”的文化的转变。数字世界或是加密世界,是建立在“交易”文化之上的。
但如果,一个NFT藏家开始想要保留一件作品,不想再出售了,这就变成了NFT世界里的一种意外。这也体现了NFT精神和文化中一个复杂的两面性,它既将拥有权分散给了很多人,但又会使有钱人变得更为富有。

 NFT文化特质的输出 
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的王马克目前是飞狮艺术工作室的艺术家,工作室致力于研究和探索NFT的形式在元宇宙中延展,创造出属于未来的艺术生态。当前的重要项目之一是艺术家徐冰的全新艺术项目“MetaWords”。
他在采访中表示:“NFT实际上很难单独存在,是一个大生态其中的某个环节,从本质上来说,它更像是一种虚拟资产。” 
现在的Beeple以及再之前的Cryptopunk或许并不能代表当下NFT艺术的一个真正状态,他们的横空出世更像是市场需要一个吸引目光、走在前端的人物,而在背后推了一把,让大家关注到NFT艺术这一领域。

《地书:从点到点》,徐冰,2003年至今

©徐冰工作室
在当下的艺术世界里,试水NFT的实践不少都是将既有的艺术作品进行NFT化,赋予它一个独一无二的数字证书,或是委任艺术家创造新的数字作品,但甚少从NFT文化的层面去进行输出。
在NFT世界中,艺术家根据智能合约完成了作品后,生成的代码被存储到一个服务器后,便可以在整个社区里流通,并根据智能合约的规则完成每一步的交易,包括上传作品的手续费、每笔交易艺术家和平台根据协定所获得的金额等。
这种开放而自治的社群文化,以及如何在数字世界里去确定一个所有权的问题,都让NFT以一种新的生态、新的社会模型,让艺术家们都跃跃欲试。

《地书:从点到点》内页,徐冰,2003年至今

©徐冰工作室
而王马克正在参与的“MetaWords”项目里,徐冰的《地书》作为一个持续进行的公共项目,以艺术家搜集来的公共标识为单位编撰成了一本不断扩张的书。
由于它所整理收录的都是日常通用的符号和图示,因此当代生活下任何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的人,都可以读懂它。
视觉语言的共通性、公共认知、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的交融,这些特性与NFT艺术的文化也形成了某种契合。
“MetaWords”从地书出发,寻找元宇宙当中的象形文字,让地书文字体系成为元宇宙当中的元语言,包括以公共标识形成的文字系统、将《地书》故事作为盲盒鼓励大家拼凑还原出原本的章节以及开发一个创造工具,让参与者能够以《地书》中的字符为基础进行创作,形成一件NFT作品。

MetaWords NTF 创作工具

此外,在王马克看来,NFT艺术除了作为一种市场热点外,其实也代表了一种新的文化生态和语言。那么,在艺术作品的形态发生了改变之后,NFT艺术展览的形式就变得十分关键,在原来的美术馆和画廊之外,NFT艺术是否有更为合适的展示和观看方式?

 艺术家张洹谈首创NFT作品 


冬宫建筑外景与“The Ethereal Aether”虚拟展厅

今年11月,张洹在全球四大博物馆之一的俄罗斯冬宫参展了他的NFT“三部曲”,其中《灰广场》以香灰为材料,创作出东方神秘的“黑”,致敬马列维奇的经典之作,而《一个艺术家的天葬》是世界上第一件NFT行为艺术作品,基于他早年的代表作《我的纽约》为原型。
在冬宫2021“The Ethereal Aether”数字艺术虚拟展开展前,我们联系到张洹,聊了聊他眼中的NFT。
早在今年3月,Beeple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在佳士得拍卖场上以天价成交的消息一来,张洹便开始研究和着手创作NFT作品。
也是在同一时间,冬宫当代艺术部门的负责人,也正是这次NFT数字艺术展览的负责人Dimitri Ozerkov联系到张洹,邀请他参加冬宫史上第一届数字虚拟展览。


2021 张洹NFT影像作品《灰广场》片段
Dimitri Ozerkov认为,这次展览的关注点应该是:“这些作品告诉我们什么?提出了哪些问题?它们如何影响社会并形塑我们的未来?”
《灰广场》已经被冬宫永久收藏,这件作品不仅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致敬马列维奇的作品《白底上的黑色方块》,也将表达中国人精神的媒介融入影像作品中。

《一个艺术家的天葬》部分玩家游戏结果图
《一个艺术家的天葬》和过去行为艺术作品的形式不同,观众在虚拟空间里进入平台,与近20年前的作品原型相比,它重新对应了元宇宙,实现新的力量。不过因为技术问题,《一个艺术家的天葬》无法在冬宫展览期间展出,之后会以其他形式面向观众。
“NFT作品还是要回到艺术本身、原创本身,尽管有数字技术的支持,但脱离艺术与原创依旧是一个空壳。” 
在张洹看来,年轻一代从小接受到的教育背景,让NFT注定成为一个大的方向,但同时,纯手工的创作也会更有意义,是不可代替的。“NFT与纯手工的创作会是两个方向,一个是对宇宙空间的认知度,另一个是对人类自身大脑的认知。”

Ash Square 系列NFT创作过程
对于张洹来说,NFT作品与传统创作是不一样的,需要多方面、多团队的合作,例如需要技术团队去做3D建模、数字生成,还有VR、电影、游戏等等。但在未来,他仍会推出更多的NFT作品,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这个事情。

 NFT生态平台的形成 
目前活跃于NFT艺术领域的BCA科技艺术是一家创立于2018年的综合类科技艺术平台,其创始人孙博涵虽然经历了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一路读到硕士,最后留校任教的传统学院派教育。但他认为,自己从小对计算机和数字都相当敏感,并且在2017年读研时期就已经接触到了区块链这一行业。

Ellwood,《Inner eye》, 1536 x 1536px,  GIF , 2021

图片提供:BCA科技艺术
在谈及刚接触区块链这一行业时的环境,孙博涵表示,当时整个区块链世界的人们还是比较多地在关心一些比较底层的板块信息和热点,并没有什么人去了解区块链和艺术可能产生的一些碰撞或是相结合的结果。
于是,孙博涵自己在2018年底开始了他的创业计划,与合伙人一起创立了BCA。公司早期的工作主要包括输出一些与NFT行业本身历史文化相关文献及加密艺术作品,比如用网络数字艺术语言去梳理区块链十年的发展历程等等。

Musonda Makena,《I WILL SAVE YOU》,1965 x 2448px,2021

图片提供:BCA科技艺术
作为国内数字加密艺术领域的先行者,孙博涵也渐渐关注到在2019年年中,海外的几个重要NFT交易平台OpenSea、SuperRare以及Nifty Gateway都已相继诞生。他们更为紧密地跟踪着这些平台的发展,做调研报告,了解他们的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国内外行业的政策差异性等等。
根据孙博涵的介绍,BCA平台发展至今主要包括了两个业务,一个是BCA Gallery。对于在Web 3.0语境下运营画廊,孙博涵认为传统的画廊模式不一定能适应新的经济模式和环境,所以BCA Gallery更像是一个画廊与MCN公司运作模式的集合。
因此,在线上展览部分,他们在Cryptovoxels、The Sandbox、Decentraland等众多活跃平台上开设了元宇宙空间,包括BGallery,Mueseum,以及一系列与美术馆、艺术潮流杂志等合作建造的线上展厅包括UCCA Lab、SuperELLE Metaverse Space,北京当代艺术周等。
在线下展示部分,BCA Gallery则着重于偏学术类的展览,从艺术的角度思考策展,让大家能够通过线下实体空间了解到底什么是NFT艺术。

《造物者》 2019 1080 x 1924px 视频 60s,田晓磊

“我们合作的艺术家里既有像大悲宇宙、田晓磊、陈天灼这样一直做与数字艺术相关创作的艺术家,之后也陆续和孙一钿、蒲英玮、金小尧、袁乐等从传统艺术媒介尝试做NFT的艺术家合作。” 
在谈及和艺术家的合作时,孙博涵表示BCA不仅会对艺术家作品入驻平台提供合约上链的支持,也会对作品的推广、资源的接洽方面提供一些基础支持。
而BCA的另一个主要业务是以海外为主体的MetaOpus项目,是一个以原生区块链和原生Web 3.0为核心的去中心化NFT交易平台。现在,MetaOpus上主要以数字艺术家分作品发行、展览、上链和交易为主,大约有800多位艺术家已经入驻。

Odion tobi《Reflections》2018 视频 36s

视频提供:BCA科技艺术

除了这两个主要板块外,BCA科技艺术平台也触及了NFT艺术生态中被较少关注的部分。
首先是BCA工作室的板块,帮助艺术家或一个传统大IP实现内容上的NFT转化或生成;探索以生成艺术为主的加密原生创作方式。
第二部分则是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佳士得等机构合作,通过展览、工作坊等,进行加密艺术的教育;最后则是在呈现NFT艺术的硬件开发上与三星合作,提出一些技术的解决方案。

陈天灼《Ten billion Sand》 
2021 1080 x 1350px 视频 32s

视频提供:BCA科技艺术

几位受访者在最后被问到NFT艺术是否会是一场泡沫或是一时的风潮时,他们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在他们看来,NFT艺术是顺应着大的时代潮流所应运而生的结果,它的核心在于证实某个物件的真实性和拥有权,这在一个理想的去中心化的元宇宙世界里,是最为迷人而坚定的属性。

只是NFT所处的区块链世界依旧为少数人所认知和享有,但数字世界的变化之快也令人充满期待和好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